‌广宁县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北市镇大屋村,他们大部分由兴梅、粤东一带迁徙而来,自此在北市安家落户。‌

要说客家特色饮食文化,那自然少不了擂茶。擂茶是客家先民在迁徙、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被誉为中国茶文化中的“活化石”。

因擂茶既可解渴又可消暑,并具有祛毒祛湿功效,北市镇大多于夏季制作擂茶。客家人依山而食,擂茶的材料常见应季的野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会因自己的口味喜好加入金银花等。

双腿夹住擂钵,手执鸭脚木制成的擂棍,沿同一方向舂捣至磨成茶泥。倒入沸水,茶汤变浓,香气扑鼻。最后佐以花生、炒米等食材,一碗清香可口的擂茶便大功告成了。

得益于当地丰富的生态优势和客家擂茶文化,近年来,北市镇大力发展绿色保健的茶产业。目前该镇浸米村、葵洞村主要种植高端红茶、山茶、苦丁茶等茶叶。日前,广宁擂茶制作技艺也入选了肇庆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品尝擂茶的同时,不妨仔细到大屋村里走走。大屋村始建于1788年,拥有典型的客家大屋建筑群,包括福兴里、仁善里、永安里、积庆里和福安里等。

采阳光、看风向、近水源、傍硬山、择高地是客家大屋强调“人与自然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其中,既仿照原居住北方始祖的四合院式祖宅布局的风格,承袭中原传统民居的砖瓦结构,又融合广府建筑特色的客家大屋,是南北文化结合的产物。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大屋村客家人的故事,定不会让你失望。

复制本文链接
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