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4,潮汕英歌舞给大湾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来了点文化震撼,拿捏住各个年龄段观众的观赏品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保护的行列。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潮汕地区,以及福建漳州等地。它不仅是闽南-潮汕文化圈的重要代表,更被誉为“中华战舞”或“中华街舞”,以其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磅礴气势。
英歌舞的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英歌槌),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表演中,舞者通常装扮成《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体现一种男性的刚健之美。英歌舞的队形变化丰富多样,如“双龙出海”、“田螺图”等,既展现了舞蹈的韵律美,又寓意着吉祥和力量。
它承载着潮汕地区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舞蹈的形式,将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英歌舞的表演通常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期间,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和独特的文化韵味。
2006年5月20日,英歌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英歌舞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支持。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发展,英歌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同时,英歌舞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与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和时尚的面貌。

复制本文链接
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